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泽憔悴之人赖其力傅说甘盘尹吉甫
管夷吾之类也时弗合膏雨降虽终日贤哲生虽比肩
旱苗之不救百姓之弗赖颜子 子思
孟轲董仲舒之类
也故贤哲之生自有时百姓之赖其力天也不赖其力
亦天也呜呼公佐之官虽列(集作/升)于朝虽 (第 6a 页)
未就而殁君
思崇祖德光宣奥义续薛氏之遗传制诗书之众序包
(疑/)举艺文克融前烈陈群禀太丘之训时不逮焉 孔伋
传司寇之文彼何功矣诗书之序并冠于篇元经之传
未终其业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 (第 15a 页)
   赠礼部尚书孝公崔沔集序 李 华
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
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立身扬名有国有家化
人成俗安危存亡于是乎观之宣于志者曰言饰而成
之曰文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皋陶之歌史克之颂
信也子朝之告宰嚭之词诈也而士君子耻之夫子之
文章偃商传焉偃商殁而 孔伋
孟轲作盖六经之遗也 (第 4b 页)
孔伋
孟轲之徒并不儒尊汉代人心尚朴辟署由州
(疑作/郡)公府往往有奇节骇俗之士东京宗祖好学海
内翕然是以 (第 9a 页)
(唐志/作之)必冠 孔伋
则哭之为位此并躬践教义仁深孝友
察其所行(唐志/作尚)之旨岂非先觉者乎(唐志文/粹作欤)但于其时
(第 5b 页)
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皋陶伊尹
太公周公稷契夷益傅说箕子于太学而孔子则自天
子达于庶人通祀以为先师而以颜曾 子思
孟子配自
闵子以下各祭于其乡而鲁之阙里仍建叔梁纥庙赠
以王爵而以颜路曾晰孔鲤配一洗历代之因仍肇起 (第 15a 页)
念陛下岂诚有未达于是而犹待于问
哉臣有以仰窥圣心之于道固有不自易焉者也臣尝
谓古今豪杰之士不得所遇虽 子思
孟轲之流亦且徒
尔而臣之庸昧乃际遇若此臣敢有所讳而不言哉臣
惟天下之深患在于久安极治而机括所不见者莫 (第 3a 页)
未尝言之理则可谓之新非众人思虑之所及则可谓
之奇如孔子之大传有圣人以来未之有也 子思
之中
庸孟子之七篇有诸子以来未之有也周子之太极通
书张程之西铭易传以至朱子之所论著有经说以来
未之有 (第 18b 页)
前圣之规模不异乎此也维之以 子思
孟子荀况董仲
舒扬雄周敦颐之说者见后贤之议论不能外乎此也
(以上论帝王/为治之序)尧舜禹汤文武之学纯 (第 24a 页)
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
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
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
孟轲世之所
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
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 (第 7a 页)
不合也当是时学者
各自祭其先师非其师弗学也非其学弗祭也学校既
废天下莫知所师孔子集群圣之大成颜回曾参 孔伋
孟轲实传孔子之道尊之以为先圣先师而通祀于天
下固宜其馀当各及其邦之先贤虽七十二子之祀亦
当罢去而于国 …… (第 3a 页)
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
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
祖厉王犹上祖也今一切寘而不讲颜回曾参 孔伋

也配享堂上颜路曾点孔鲤父也列祀庑间张载则二
程之表叔也乃坐其下(淳祐初张居程上后因国子/监集议再 …… (第 3b 页)
公议举而明之固在今日矣又按圣孙 孔伋
故列孔鲤
之下而曾参亦在曾晰后咸淳三年始升配享于颜孟
为四侑东坐而西向父以从祀立庑下而子以配享坐
(第 9b 页)
上尊卑舛逆莫此为甚圣人之道在于明人伦而先
自废乱何以诏后世借曰曾子 子思
以传道为重然子
必当为父屈昔鲁祀僖公跻之闵公之上传者谓子虽
齐圣不先父食以为逆祀今孔氏曾氏父子之失序 (第 9b 页)

逆祀乎是故曾参 孔伋
今当降居于曾晰孔鲤之下又 (第 9b 页)
膏雨降虽终日贤哲生虽比肩旱苗之不救百姓之弗
赖颜子 子思
孟轲董仲舒之类也故贤哲之生自有时
百姓之赖其力天也不赖其力亦天也呜呼公佐之官
虽列于朝虽刺于州其出入 (第 2a 页)
为恭不改儒生之旧干城良将非 孔伋
其谁怜首虏拘
文待冯唐而始释乃有诸藩开府元老胡公远揽孙吴
长驱韩范九重雷厉亲颁节钺之权一剑霜寒坐控华 (第 2b 页)
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皋
陶伊尹太公周公稷契夷益傅说箕子于太学而孔子
则自天子达于庶人通祀以为先师而以颜曾 子思
(第 15b 页)
不合也当是时学者各自祭其
先师非其师弗学也非其学弗祭也学校既废天下莫
知所师孔子集群圣之大成颜回曾参 孔伋
孟轲寔传
孔子之道尊之以为先圣先师而通祀于天下固宜其
馀当各及其邦之先贤虽七十二子之祀亦当罢去而
于 …… (第 3a 页)
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
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今一切置
而不讲颜回曾参 孔伋
子也配享堂上颜路曾点孔鲤
父也列祀庑间张载则二程之表叔也乃坐其下淳祜
初张居程上后因国子监集讲再定张 …… (第 3b 页)
而明之固在于今日矣又按圣孙 孔伋
故列孔鲤之下
而曾参亦在曾晰后咸淳三年始升配享于颜孟为四
侑东坐而西向父以从祀立庑下而子以配享坐堂上 (第 9b 页)
尊卑舛逆莫此为甚圣人之道在于明人伦而先自废
乱何以诏后世借曰曾子 子思
以传道为重然子必当
为父屈昔鲁祀僖公跻之闵公之上传者谓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以为逆祀今孔氏曾氏父子之失序 (第 9b 页)
逆祀
乎是故曾参 孔伋
今当降居于曾晰孔鲤之下又司马 …… (第 9b 页)
而无敢当矣夫父子人伦始也今颜子曾子 子思
并坐
堂上无繇点也伯鱼悉列庑下此不几于倒置耶昔者
之论尝谓孔庙之祀出于朝廷乃王者事礼因道统而
起通为 (第 12a 页)
天下后世施报不暇计私伦焉矫之者谓道统
不过明伦王事不可偏废故又有别室祀叔梁纥以颜
子思
三父配者此其说虽佳然究之为未明顺愚窃
以为直应引三子以归厥考之下何不可也又孟子之
传固得其真要其私淑 (第 12a 页)
  性论(王渐逵/)
性至难言也必原于天溯于命验于人衷于圣会于心

放之天下准之古今而皆合焉斯得之矣是故性至难
言也得其要一人论之而有馀不得其要千万言演之
而不足性果可以易言哉吾尝即古今之论性者而折
衷之商书曰降衷下民若有恒性诗曰民之秉彝好是
懿德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此以理言也易之大
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子思

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此亦以理言也记曰民有
血气心知之性则堕于气质矣在孟子之时有为杞柳 (第 16b 页)
之奇如孔子之大传有圣人以来未之有也 子思
之中
庸孟子之七篇有诸子以来未之有也周子之太极通
书张程之西铭易传以至朱子之所论著有经说以来
未之有 (第 10a 页)
此犹恐流于过高如古狂人而不适于用是以深自
制抑若中无丝毫学者见庸众人犹且畏而却避之况
大贤魁儒如曾子 子思
孟子亘千载而特立者焉敢觊
其万一哉足下乃以某为可庶几而至此言一出惟恐
流俗将以笑某者笑足下矣然足下无 (第 22a 页)
  与春台蔡兵备书(薛甲/)
甲无似于知道者无能为役然管窥其间亦有年矣不
意晚年得遇知己谬蒙收录且为推行既梓诸东南惠
我多士而公又转教西北并将推而行之此乃天意非
人力也其斯道大明之一机乎夫致知格物之说夫子
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而有明善诚身之论所谓明
善即致知也所谓诚身即诚意也虽不言感物然获上
治民悦亲信友乃其验处即格物也至 子思
传之孟子 (第 8b 页)
  赠金溪吴仲实序(方孝孺/)
道本于人心非幽深玄远不可知也而人鲜知之邪说
惑之耳古之为邪说者其言异其术异其名亦异其心
亦自以为异于圣人之道故其说易攻而智者不之信
后世之为邪说者其言与术皆异至于问其名则自以

为儒问其所宗则以为得圣人之传故智与愚者皆溺
焉圣人之道载于经可知矣未尝使人求道于博文约
礼之外圣人没明道者莫过于 子思
孟子而二子之所
言近而身远而天下要其原则本之天命语其事则愚
夫愚妇皆可知之亦未尝为窈冥渺邈之说使人不 …… (第 13a 页)
圣贤其名此士所以从之者众也然
非彼之过也从之者愚也今有人焉弃稻黍而啖橡栗
虽无识者亦知其为愚矣弃孔子 子思
孟子而不师而
求异端之似者师之孰为其智耶金溪吴君仲实儒者 …… (第 14a 页)
也学孔子 子思
孟子之道而不变于流俗者也其为学
其富其为文辞甚达是皆彼之所弃者而吴君独尽心
焉余慕其善为学也其自京师 (第 14b 页)